透過學校一張張孩子的笑臉,那是未來的模樣。
從傳統學校到智慧校園,未來學校的模樣漸漸清晰。
向千里之外的福建南平非遺傳承人學習建盞制作,通過高清視頻學習書法老師運筆技巧,采用AI圖像識別技術分析人體關節模型運動軌跡……這些課程都是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創新教育的一部分。在注入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智慧”能量后,天津河西區在課程建設上不斷傳承創新,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落實立德樹人導向,體現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囊括京劇、國學、茶藝、漢服、廚藝、天文、地理等58個不同種類、不同學科的具有前瞻性和時代特色的課程體系已顯雛形。
除了課程體系外,在大數據平臺的助力下,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校長、老師、學生可通過學校的大數據中心,輕松了解創新課程開課計劃、參與人數、獲獎成果,以及體質監測數據情況,讓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據”可循。而這也僅僅是天津河西區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應用的一角。
今年初,教育部面向全國公示了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名單,天津市河西區榜上有名。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項目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重點之一,就是要深化教育的大數據應用。作為天津市智慧教育的先行區,河西區從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教育評價等多維度以大數據驅動教育變革,帶動區域教育均衡高質量發展,打造了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的“智慧標桿”。
數智生態:以大數據驅動構建智慧教育生態圈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必然要求超越以前的教育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也必然要求支撐發展的條件和基礎有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大數據驅動教育變革的路徑,構建面向未來的智慧教育新生態,從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近年來,河西區致力于推動產業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迭代升級,強化智慧應用,特別是在智慧教育領域,河西區不斷創新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打造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新途徑和新模式。
當前,教育信息化應用系統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類型多樣化、數據“孤島”現象嚴重,面臨數據共享難、應用難等問題。如何實現各種應用系統的統一與融合互通、數據的共享與挖掘分析,數據資源未來更大化地發展與應用,需要建立海量數據共享機制及處理規范和元數據管理系統,實現校園數據的共建共享,協同發展。
國家教育2.0戰略背景下,華為攜手拓維信息,以大數據共融、共享、開放的思維,結合智慧教育示范區應用場景,基于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天津市河西區打造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
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方面:通過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指標體系,規范河西區教育大數據的平臺建設及數據治理,形成區域大數據看板。比如教師資源板塊,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未來1至3年的教師配備、校舍及學位、教育用地等需求數量。
在推動“教育決策能力”方面:根據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的整體情況來進行指標監測。以學生發展數據為例,通過對全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監測,區域指導學校管理,針對性加強學生薄弱項目鍛煉,從而提升全區學生整體體質健康水平。
在增強“教學服務能力”方面:天津第二新華中學通過大數據驅動創新教學,對創新課程的開課、選課、教學成果等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創新課程數據分析,優化課程結構,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輔助服務。多維度、全鏈路推動區校融合、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平臺構建,貫穿著河西區智慧教育建設的全過程。目前,天津河西區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已成功應用于全區“區-?!眱啥酥腔劢逃到y革新,從教育局宏觀調控到學校教育服務,再到精準教學育人,全面重構智慧教育生態體系。
智慧教育:以大數據助力教育現代化高地建設
河西區“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以打造“未來學校、未來教師、未來學生”五育融合的智慧教育體系為目標,以“整體思考、統籌規劃、同步建設、互通共享、梯次推進、以用促建”為基本原則,穩步推進“定標準搭平臺、通數據抓管理、聚數據抓教學、用數據促變革”四步節奏,全面拉通局、校、個人的整體數據鏈路,保障各種應用系統的統一與融合互通、數據的共享與挖掘分析,實現智慧教育數據從宏觀決策到微觀服務的一體化。
智慧決策:通過建設統一的“數據標準”、“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對區域基礎教育數據進行采集、匯總、建模、分析,實現數據共享、積累數據資產,為教育的宏觀決策、統計應用和公共服務提供數據依據。
智慧生態:以華為數字平臺為底座,建立高效的大數據應用工具和可視化工具,為河西區教育管理者提供數據管理、數據開發和數據應用服務,實現數據融合創新,提高河西區教育現代化治理效率,構建河西區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生態圈。
河西區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集“存、算、通、治、用”能力于一體,匯聚全區千萬數據規模的中小學考試與作業數據、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創新教學數據、校園一卡通數據,聯合校企開展數據模型研究工作,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減負、體育課科學開設、教學改革等提供決策輔助。以往教育大數據只長在大屏上,與師生的距離很遠;現在用戶通過數據報告就可以查看學校、班級、個人相關情況,了解學習與體質健康數據及建議;數據開發與利用成為常態,同時數據的安全使用逐步深入人心。
天津第二新華中學校級大數據平臺
“讓技術回歸到人,服務于人本身”,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馬建偉校長說道。在該校實際應用中,校級大數據中心通過對學生學業水平及身心發展精準數據畫像的分析,讓教師可調整教學工作安排,學生可及時優化學習方法;通過對于財務和項目支出的精準匯總,讓學校管理者可以實現教育精準治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未來,河西區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還將與其他部門數據進行對接,為教育決策者優化教育資源部署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數據資源更大化的發展與應用,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高地建設。
拓而有為:合力助推“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發展也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天津河西區5G+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成功打造,是華為與拓維信息在“互聯網+教育”領域的再次聯手,也是作為教育“懂行人”在“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方面的又一成功探索。目前,華為已攜手拓維信息在“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成功打造了寧夏智慧教育云平臺、益陽市智慧教育云平臺、西安航天基地智慧教育平臺等多個標桿項目:
陜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區西安航天基地:華為與拓維信息從區域整體出發,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建設,構建區域教育“綜合體”,成功打造具有全國標桿效應的“區-校”兩級架構智慧教育生態體系。
寧夏省級“互聯網+教育”示范區項目:擴容升級后的寧夏智慧教育云平臺,在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知識圖譜等新技術下,全新構建以區塊鏈身份認證系統、大數據中心、大資源中心和AI智慧中心為底層支撐的“一鏈三中心”架構,打通了智慧教育治理的“任督二脈”。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國已擘畫出面向2035的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開啟了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華為將持續推進“智能重構教育,創新聯接未來”的價值主張,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攜手拓維信息及合作伙伴助力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促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用科技推動教育變革,助力國家及地方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做出貢獻。